Manual

User Manual:

Open the PDF directly: View PDF PDF.
Page Count: 8

2017 12
43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December 2017
Vol. 43 No. 12
稿日期2016-11-28录用日期2017-03-06网络出版时间2017-03-23 1822
网络出版地址kns. cnki net /kcms/detail /11. 2625 V. 20170323. 1822. 005 html
基金项目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 SYFD130061813160051812三五
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基41402060101人航天四
批预研基金 030602
*通讯作者E-mailwowbob@ 139 com
用格式田书王波王丽基于时间-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 43 12 2497-
2504 TIAN S J WANG B WANG L et al. Workload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occupation of time and multi-resourceJ. Jour-
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7 43 12 ) : 2497-2504 in Chinese
httpbhxb. buaa. edu. cn jbuaa@ buaa. edu. cn
DOI10. 13700 /j. bh. 1001-5965. 2016. 0896
基于时间-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121*12
1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1000942西安交通大学 工业设计系西安 710049
摘 要为了测量和评估航天员在轨维修的工作负荷
在时间线分析法和多资源占
用理论的基础上
确定了用间接获取的资源需求占用率
直接测量的占用时间2个维度来进
工作负荷主客观综合评
并提出基于动态时间窗口的时间-
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搭建典型在轨维修任务
液体回路子系统的维修试验环境
被试
获取主观工作负荷数据
频采集和动素时间测定结果表明
本文模型的
工作负荷值与主观工作负荷评估值显著相关且吻合较好
验证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在轨维修多资源理论时间线分析法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857. 1B842.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65201712-2497-08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空间站结构
组成日趋
复杂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间站在轨
运行时
避免发生故障2为保障空间站在
持续
稳定工作
合理的空间站在轨维修成了主
要途3
运行离不开在轨维修2于人的信
息处理能
记忆和注意力等资源有限4
天员的在轨任务繁重
且时间非常宝贵
不平衡的
荷可能导致航天员绩效降低甚至出现失
4
有必要针对典型在轨维修任务进
行工作负荷评估
这对于维修任务的规划
确定合
理的维修作业量和整个飞行程序的设计及优化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轨维修任务具有作业环境复杂
作业程序
多样
高强度
长期性
航天员心理应激程度较高
等特点5工作负荷评估方法包括辅助任
务评
生理指标评价法
主任务评价法
评价法辅助任务评价法对实验设计控制要求较
生理指标评价法的生理信号采集程序较繁琐
采集环境要求较高
指标应激因素复杂
均离在轨
维修工作负荷测量和评估的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
6
对在轨维修的工作负荷评估主要
使用主任务评价法和主观评价法考虑到便于在
轨测量
实施及未来空间站任务的规划和设计
任务评价法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务评价法最初是将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长短作为
衡量工作7是后来发现
成任务时间长短跟个人能力和任务复杂程度有很
大关系
并不能准确评估工作负荷
进而提出了时
间占8Miller9在时间占用率的基
础上提出了针对串行任务的动态评估时间线分析
义了 9个资源通道并提出了动态时间窗的
概念
将动作分解到各个资源通道
将各个通道的
占用率之和作为工作负荷的评估指标
当各个通道时间占用率相同时
任务的复杂度
不同
也会造成工作负荷的不同
将通道的时间占
率作为评估指标存在不足McCracken
Aldrich10Wickens Yeh11
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
础上
出了适用于串行任务的视觉-
-
-
运 动 Visual Auditory Cognitive Psychomotor
VACP的多
将任务的多通道
源占用程度作为评估工作负荷的指标
该方法
很好地解释了不同任务对人的资源的需求
却忽Hamilton
Bierbaum12出了适用于并行多任务的工作负
荷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 WorkloadTAWL
模型
其实线VACP
资源理论分析
借鉴时间线分析法的形式
基于多
资源理论来计算时间窗内的所有任务各个通道的
资源占用程
以此作为评估指标上述评估模
都是基于单维度指标进行评估
而单维度的工
作负荷评估指标不能精确评估工作负荷和描述工
作负荷特性13
现有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也不能很好地同时处理串并行任务
为此
本文在时间线分析法的基础上
从多资
占用理论和时间占用角度出发
剖析工作负荷
构成
出资源需求占用率和占用时间 2个维度
客观结合的工作负荷评估指标
建立适用于串
并行
基于动态时间窗口的时间-
多资源占用
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为验本文
统这一典型在轨维修任务为研究对象
开展地基维
修试验
采集主观
并将主观
评估值
目前现有评估模型计算值与本文提出的模
型计算值相比较
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模 型
为了便于实
简化工作负荷的评
程及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使空间站在轨维
任务的工作负荷评估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文基
时间线分析法和多资源占用理论
确定了间接
资源需求占用率和直接测量的占用时间
2客观综合的工作负荷评估指标
了基于动态时间窗口的时间-
多资源占用的工作
负荷评估模型workload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ime and multi-resource) ,
TMR
并对其
进行描述
1. 1 评估指标的确定
从工负荷
求占用率及占用时间2个指标工作负荷由脑力
和体力负荷组成14
从多资源占用理论和信息加
工角度出发
脑力负荷与人的感知和认知活动有
也就是与多资源占用理论中视VisualV
听觉AuditoryACognitiveC
要集中在信息获取和信息加15体力负荷
与人操作或运动
与多资源占用理论中的运
PsychomotorP
集中在操作反应阶
1115VA的信息获取C的信息加工
和反应的运动 P描述了任务执行的过程15
因此
以通过信息加工模型来解释任务执行时
从信息加工到反应的整个过程
并用多资源占
用理论表示工作负荷的构成因此选取基于多资
占用理论的资源需求占用率作为评估指标
上客观的
具有积累效应的占用时间指标
能够更
加全面地反映工作负荷的本质此外
相比于传统
单维度工作负荷评估模型中仅认为时间占用
资源占用对工作负荷造成影响
本文提出的模型考
虑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将可直接观测的客观占用时
间接获取的
使形成的主
客观综合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1. 2 评估模型的建立
以占用时间及资源需求占用率作为工作负荷
的评估指标
基于动态时间窗口
建立 TMR
其中资源需求占用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VACP
个通上资
其含义在国内外学者的
究中均有所体现16VACP 资源占用
度作为衡量任务复杂度和工作负荷的指标
验证Wickens15也在研究中提
到了在一定时间
各个通道资源占用程度对工
作负荷的影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了资源需求占用率的概念
占用时间指的是任务被分解成最
小的动作单元VACP 通道上的占用时间17
工作负荷表示如下
W = tξ= t λ
T1
式中W为工作负荷t为占用时间ξ为资源需求
占用λ为资源占用T为动态时间窗口的
时长分别求导
W
t=ξ=λ
T2
W
ξ= t 3
对于该模型的解释如下
1工作负荷受到任务持续时间长
对资源
的占用程度的综合影响
如式1
2若任务持续时间一致
则资源需求占用率
越高
工作负荷越大
如式2
3资源需求占用率一致
则持续时间越
工作负荷越大
如式3
8942
12 期 田书
基于时间-
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从式13可以看出直接观测到的客
观占用时间与间接获取的资源需求占用率之间的
关系
者的融合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更进一
模型中引入时间窗口
借助时间窗口的弹性
可根据需要获取工作负荷的瞬时值
18
而为更细致的动态评估及预测提供输
总之
较现有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本文方法描
述和建模能力更客观
全面
1. 3 评估模型的描述
操作的每
都可以分配给人的
资源占用理论中的 VACP 4 操作的执行
4个通
并分别产生相应通道的工
作负荷每个动素的资源占用情况由任务分析专
家结合 VACP 标准量表191
依据资源需求占用率高低
进一步将评定值映
射为0
赋值 0. 42
赋值0. 83
赋值 1. 254个等级映射关系如表2
1 VACP 标准量表19
Table 1 Standard values of VACP scale
19
通道 评 描述
视觉Visual
0不存视觉
1视觉
3. 7 视觉
4. 0 视觉
核对
5. 0 视觉
定位
5. 4 视觉
跟随
5. 9 视觉
7视觉
搜索
监控
听觉Auditory
0不存听觉
1听觉
2确定音的
4. 2 确定音的
4. 3 验证觉的
4. 9 解释义的
6. 6 分辨音的
7解释音的
认知Cognitive
0不存认知
1没有识的
1. 2 选择
3. 7 符号
信号识别
4. 6 评估判断只考虑单方面
5. 3 编码
解码
回忆
6. 8 评估判断综合考虑多方面
7评估
计算
换算
运动Psychomotor
0不存运动
1说话
2. 2 离散行为按按钮
开关等
2. 6 连续
4. 6 手动
5. 8 离散调节转动旋钮
调整等
6. 5 符号
7序列离散的手动操纵键盘输入
2 VACP 评定值与等级的映射关系
Table 2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VACP
evaluation values and ranks
等级 无 低 中
赋值 0 0. 42 0. 83 1. 25
评定值 0 1 ~ 3 3 ~ 5 5 ~ 7
2
等级的赋值是通过工作负荷中的
红线
理论得出
即当计算所得的工作负荷达到
80%
人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
实际工作负荷已
到达100%1820经推导可知
等级赋值
最高取值为 1. 25
等分后
从低到高4个等级取
值分别为00. 420. 831. 25
假设操作者在某一时间片段内花费 100%
效时间操作某些可测量的任务
则其在该时间
片段100% 的工作负荷21
不同的动素画出不同的线段
使线段的长度与
这些动素的持续
而动素是由4
道资源组成的
根据实际情况
画出每个通道的持
续时间
并与相应通道的资源需求占用率相乘
可计算出某一通道的工作负荷
4个通道的
工作
得到该动素的工作负荷
1
所示
具体方法描述如下
设动S1S2SN} ,
区间数
T0SiTESii12} ) T0SiTESi代表动素
Si的起止时刻
区间长度 L{ [T0SiTESi= TESi
T0Si代表动素 Si的持续时间
λVi
λAi
λCi
λPi
0042083125分别为动素 SiVACP
等级值
取时间片长度为 TC
则在jTCj+ 1TC
j01} ) 的时间片内
-
资源占用
定义和区间数运算
定义 VACP 4 个通道的
-
资源占用计算式WLVWLAWLCWLP分别为
1动素-
时间窗分解
Fig. 1 Decomposition of therbligs-time-window
9942
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
WLV=
L{ [jTCj+1TC
i=1N
T0Si
μvSiTESi} }
T
4
WLA=
L{ [jTCj + 1TCi = 1N
T0Si
μaSiTESi} }
T
5
WLC=
L
{ [jTCj + 1TCi = 1N
T0Si
μcSiTESi} }
T
6
WLP=
L{ [jTCj + 1TCi = 1N
T0Si
μpSiTESi} }
T
7
μvSi=TE 1
Si
λViTESiT0Si+T0Si 8
μaSi=TE 1
Si
λAiTESiT0Si+T0Si 9
μcSi=TE 1
Si
λCiTESiT0Si+T0Si 10
μpSi=TE 1
Si
λPiTESiT0Si+T0Si 11
根据 Wickens15资源占用理论
综合工作负
WL
WL =WLV+ WLA+ WLC+ WLP/4 12
412即为本文提出的基于时间-
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2试 验
2. 1 试验设计
负荷22
基于液体回
路子统地
利用被试对工作负荷的
观评估值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与现有评估模型计算值比较进一步验证本文
法的有效性通过综合工作负荷Overall
WorkloadOWL量表采集被试的主观评估值
VACP 量表
分别获取资源占用程
度和动素时间
计算 TAWL
时间线分析法以及本
文提出的 TMR 模型的工作负荷值
现有型计TMR
关性分析
验证 MTR 模型的准确性
有效性
2. 2 被 试
本次验中6
为中国航天员科
训练中心科研人员
均为男性
年龄在 35 ~
38 岁之均值为 36. 5
标准差为 1. 05) ,
视力听力正常试验前对被试进行统一训练
使被试对液体回路子系统的维修任务操作达到熟
练程度每次实验2人一组6人分为3
进行 4次试验
共进行12 次试验一组
操作员和
主操作人员主要负责
任务执行
辅助操作人员负责协助
如递取维修工
具等每组 2人交替作为主操作人员和辅助操
人员
2. 3 仪器和测试工具
头戴摄像机
全局摄像机用来记录被试人
任务执行时的情况头戴摄像机采集第1视角
数据
记录主操作人员的维修动作和细节全局摄
像机采集第3视角的数据
如双人交互过程
保维修动作数试验操作时调整好全
局摄像机的位置
被试人员中的主操作人员佩戴头
戴摄像
记录操作动作用于动素的分析和统计
虑多维工作负荷评价量表的条目较
定程度对任务执行造成干扰23
本次试验选择执
行简单
以测量出时间窗内的整体工作负荷的
单维OWL 量表18主操
路子系统的维修任务的过程中
每间隔5 min
键操作的节点) ,
主操作人员报告自己
的工作负荷情况
0100 值越大表示工作
负荷越大量表如图2所示18
VACP 表用来评估任务操作中资源占用情
样式如图3所示VACP 4
每个操作时
对每个通道的主观工作负荷感受
不同
各通道占用工作负荷可用0 ~ 7的值表示
2 OWL 量表18
Fig. 2 OWL scale18
3 VACP 量表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of VACP scale
0052
12 期 田书
基于时间-
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判标准根据 VACP 标准量表
119
VCAP 表打分由人因专家和熟练的被试共
完成
2. 4 试验流程
试验分为试验前准备
液体回路子系统的
任务操作以及填写量表等环节
试验流程如图4
本次维修共分为18 个步骤313 个动素
4试验流程
Fig. 4 Steps of test
3结果分析
3 1 OWL /TMR / TAWL /时间线分析结果
1OWL 主观评估值
液体回路子系统的维修试验中
30 min) ,
5 min时间窗为5 minOWL 量表
测量
每次试验进行7次统计
记录主操作人员的
工作负荷值
并求出平均值
如表 3
2TMR 模型计算值
首先根据对液体回路子系统的分析中得到的
以及采集的视频数据
进行动素时间的测
其次VACP
对每个动素的 VA
CP 4 个通道占用程度进行统计取均值
本次打
分包4
6最后根据模型公式
计算各个通道的工作负荷
再求和
如表 3
3TAWL 模型
时间线分析模型计算值
根据 VACP 4 个通道的占用程度值以及
动素时间
TAWL 型和时间线分析模型的计
算公式分别求值
结果如表3所示
3 OWL /TMR / TAWL / 时间线分析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OWL /TMR / TAWL /
timeline-analysis
时间/s 工作
OWL TMR 模型 TAWL 模型 时间线分析模型
0 24. 17 7. 65 9. 60 10. 07
300 62. 50 109. 36 141. 13 97. 98
600 85. 83 117. 45 109. 67 106. 35
900 82. 92 111. 11 185. 00 101. 62
1 200 81. 25 124. 39 98. 47 95. 95
1 500 59. 58 36. 84 69. 07 86. 48
1 730 92. 50 80. 14 118. 43 65. 51
3. 2 有效性验证
3. 2. 1 TM 模型计算值与 OWL 主观评估值比较
在工作负荷研究中
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通常
通过1824-25OWL
工作负荷模型得到的评估结果量纲不统一
先利用 Z-score 准化方法对 2种方法的计算结
果进行标准化处然后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
相关性分析
0. 79p< 0 05
于显著相关5直观显示了应用2种方法得到
的工作负荷值2条辅助线的走势基本同步且较为
吻合
说明负荷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5 TMR 模型与 OWL 量表的对比
Fig. 5 Comparison between TMR model and OWL scale
3. 2. 2 TAWL
时间线分析模型TMR
计算值与 OWL 主观评估值比较
了验证本文方法较之于其他方法更为有
分别对 TAWL
时间线分析模型
TMR 模型OWL 量表进行 Z-score 标准化
然后计
算每种方法与 OWL 量表的相关性TAWL 模型
时间线分析模型
本文 TMR 模型的相关性分别为
0. 75 p 0 05 0 74 p 0 05 0 79 p
0. 05) ,
比之下本文提出的 TMR 模型相关性更
OWL 吻合程度更高6反映了4种方法
测得工作负荷结果
3. 3 各通道之间
各通道与整体工作负荷之间的
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各个通道工作负荷与本文方法计算得
到的整体工作负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V
道工作负荷C通道工作负荷及 P通道工作负荷与
体工作负荷值相关性较高
分别为0 89 p
0. 050. 98p 0. 050. 91p< 0 05) ,
体现了各
通道在整体工作负荷的贡献具体相关性值如
4所示
各个通道工作负荷之间的相关性分
V通道工作负荷与 C
C通道工作负荷P通道工作负荷相关性较高
1052
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
分别为0. 93p< 0 050. 85 p< 0 05) ,
5
所示表明了 VCCP存在关联性V
C在关联性已被多篇论文证明
间关系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对多资源进行
分析
6 TAWL 模型
时间线分析模型TMR 模型与
OWL 量表的对比
Fig. 6 Comparison among TAWLtimeline analysis
TMR model and OWL scale
4整体工作负荷与各个通道工作负荷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otal
workload and workload of each channel
多通道 WV W A W C W P
相关性 0. 89 0. 179 0. 98 0. 91
5各个通道工作负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workload of each channel
多通道 VA V C V P A C A P C P
相关性 0. 24 0. 93 0. 63 0. 07 0. 08 0. 85
4讨 论
文在时间线分析法的基础上
基于工作负
荷的成及
提出资源需求占用
率和占用时间 2个主客观指标
建立了基于动态
时间窗口的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过开液体
收集操作视频数据
和主观评估结果
将主观评估值与模型计算值相
比较
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较之于其他现
有工作负荷评估
验证了本文模型的精确性
实用性
1模型检验工作负荷评估模
型是否完备
主要在于是否能测量出工作负荷的
特性18通过时间窗口的态弹
本文模
型可以计算得出瞬时负荷
平均负荷
整体负荷
当时间窗口间距为0. 5 s
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作
为瞬时负荷值当时间窗口的间距大于0. 5 s
等于任务执行时
模型计算的是每段时间窗
口内1825
OWL 主观量表在每
时间窗口内的整体负荷值显著相关
证明了本
文模型计算值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而其他2
负荷
可通过公式推导得
18模型可以对工作负荷特性进行相对
精确的描述
体现了其全面性和有效性
2模型体现了收缩效应人在接
受刺激时
会产生累积效应
会有一个叠加
衰减
于平和的状态变化过程26而相关研究
一步表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服从韦伯定律
感觉强度越
刺激强度越大而工作负荷是操
作者的主观感受
也是一种刺激
同样也存在着累
积效应26工作负荷的累积效应可以看作是
连续变化并且前后相关的过程
过去的工作负
状态对当前任务执行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
过去的工作负荷对当前工作负荷的影响
的工作负荷越大对当前的工作负荷影响越大
种影响是从叠加开始
进而衰减
再到影响消失
同时 Miller9也认为在任务执行的整段时间
各个资源通道的时间占用
并不是占了任务执
行时间的整段时间
这与资源占用需求程度有关
模型通过对资源需求情况的等级划分
当资源
需求程度低时
展现出时间占用上的收缩当资源
需求程度高时
体现了工作负荷的积累效应
对应于本文模
这种积累效应体现在各
通道占用时间的
进而影响下一时间窗口的
工作负荷这种收缩体现在某些通道占用时间的
收缩
表明在该段时间内通道资源的剩余
3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相比于以往的
单维工作
本文模型从工作负荷
的构成出发
2个角度提出了资源需求
占用率和占用时2个评估指标
反映了工作负
荷的本质需收集操作者执行各个动素的时间
以及专家评定VACP
不影响正常操
便于测量和实施
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一步
通过数据的积累
可以形成标准规范的动素
编码含动素占用时间以及动素对应的 VACP
占用程度) ,
过本文模型直接计算工作负荷值
为维修任务的规
维修作业量的合理确定和整
个在轨维修流程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4模型的不足特殊环境因素在轨失重
能会对工作负荷产生影响
验进行验证本文假设 4个通道的权重一致
2052
12 期 田书
基于时间-
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需进一步开展试验
收集大量数据进行验证
优化
模型中各个通道的权重
使其更符合实际
5结 论
1基于在轨维修任务
开展了液体回路子系
统试
本文建立的时间-
多资源占用的工作负荷
评估模型计算值与OWL 主观评估值
显著相关
且与目前现有评估模型相比
本文提出
的模型更精确和有效
2了目前评估模型单维度准确性不高
不能同时处理串并行任务的问题
从工作负荷
提出了资源需求占用率和占用时间
2
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工作负荷的本质
此外虑了
将可直接观测的客
观占用时间
间接获取的资源需求占用率融合
主客观综合的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更具有实际
意义
3据分析可以看出
在轨维修任务中
视觉通道和认知通道与整体工作负荷的相关性较
是在轨维修工作负荷的主要贡献者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陈善广
陈金盾
姜国华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
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256) : 391-396
CHEN S GCHEN J DJIANG G Het al. Achievements of
manned space program and construction of space station in Chi-
naJ. Space Medicine Medical Engineering2012256) :
391-396in Chinese
2陈善广
姜国
王春J
航天2015212) : 95-105
CHEN S GJIANG G HWANG C H. Advancement in space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J. Manned Spaceflight201521
2) :95-105in Chinese
3陈善广
王春慧
陈晓萍
长期空间飞行中人的作业能力
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528 1) :
1-10
CHEN S GWANG C HCHEN X Pet al. Study on changes of
human performance capabilities in long-duration spaceflight
J. Space Medicine Medical Engineering201528 1) :
1-10in Chinese
4周前祥舱外活动航天员工作负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人航20071) : 8-12
ZHOU Q X Research progress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aerial
workers workloadJ. Manned Spaceflight20071) :8-12in
Chinese
5王雅
吴瑞林
周荣从个体心理到人际互动航天任
务中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 8) :
1338-1349
WANG YWU R LZHOU H.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human
spaceflightFrom individual psychology to human interactions
J.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422 8 1338-
1349in Chinese
6王大鹏
谭春林
张柏楠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系统设计
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0305) : 16-21
WANG D PTAN C LZHANG B N. On-orbit maintainability
system design for manned spacecraftJ. Chinese Space Sci-
ence and Technology2010305) : 16-21in Chinese
7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
200812) :1
ZHAO Z Q. Typical task assignment and learning task design
J. Vocat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2008 12 ) : 1
in Chinese
8HACKOS J A TREDISH J C. User and task analysis for inter-
face desig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
tion1999423) : 188-189
9MILLER K M. Timeline analysis program TLA-1) ,final re-
portNASA-CR-1 44942. Hampton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Langley Research Center1976
10MCCRACKEN J HALDRICH T B. Analysis of selected LHX
mission functionsImplications for operator workload and system
automation goalsTNAASI 479-24-84. Fort RuckerAnaca-
pa Sciences198410
11WICKENS C DYEH Y Y. The dissoci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orkload and performanceA multiple resource approachC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Society Annual Meeting. Los
AngelesSAGE Publications1983273) : 244-248
12HAMILTON D BBIERBAUM C R. Task analysis /workload
TAWL ) : A methodology for predicting operator workload
C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Society Annual Meet-
ing. Los AngelesSAGE Publications199034 16 ) : 1117-
1121
13MORAY N. Mental workloadIts theory and measurementM
New YorkPlenum Press19794
14KOHLMORGEN JDORNHEGE GBRAUN Met al. Impro-
ving human performance in a real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rough real-time mental workload detectionJ. Toward Brain-
Computer Interfacing2007409-422
15WICKENS C D. Multiple resources and mental workloadJ
Human Factors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
nomics Society2008503) : 449-455
16任务复杂度和时间压力对计算机化规程操作绩效的
影响D清华大学2012
WANG Z Effects of task complexity and time pressure on oper-
ation performance of computerized proceduresD. BeijingTs-
inghua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17YEE SNGUYEN LGREEN Pet al. Visualauditorycogni-
tiveand psychomotor demands of real in-vehicle tasksUMTRI-
2006-20.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200640-45
18XIE BSALVENDY G. Review and reappraisal of modelling and
predicting mental workload in single- and multi-task environ-
mentsJ. Work Stress2000141) : 74-99
19HANKINS T CWILSON G F. A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eye
activityEEG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f pilot mental workload
during flightJ. AviationSpaceand Environmental Medi-
3052
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
cine1998694) : 360-367
20RECARTE M ANUNES L M. Mental workload while driving
Effects on visual searchdiscriminationand decision making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pplied200392) :
119-137
21SOBELL L CSOBELL M BLEO G Iet al. Reliability of a
timeline methodAssessing normal drinkersreports of recent
drinking and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across several popula-
tionsJ 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1988834) :393-402
22JUNG H SJUNG H S Establishment of overall workload as-
sessment technique for various tasks and workplacesJ. 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00128 6) : 341-
353
23孙林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SUN L Y.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M. BeijingChina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1in Chinese
24嬿基于分析铁行度工荷研D
北京交通大学2010
ZHANG Y. Research on subway dispatchers workload based
on task analysisD. Beij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0
in Chinese
25李金波
许百华
田学红人机交互中认知负荷变化预测模
型的构建J心理学报2010425) : 559-568
LI J BXU B HTIAN X H. Construction of prediction models
of cognitive load i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processJ. Ac-
ta Psychologica Sinica2010425) :559-568in Chinese
26袁科伟情感计算在可用性测试中应用的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2009
YUAN K W. Research of affective computing used in usability
testingD. 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munications2009in Chinese
作者简介
田书婕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维修工效
交互
王波
硕士
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航天人因
计算
体系研究
Workload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occupation of
time and multi-resource
TIAN Shujie12WANG Bo1*WANG Li1XU Dan2
1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China Astronaut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Beijing 100094China
2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Abstract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astronautsworkload of on-orbit maintenancebased on timeline
analysis and multi-resource theory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workload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wo dimensions ofindirect acquisition value of the resource demand occupancy rateand
direct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occupied time A workload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dynamic time scene
and time resource occupancy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the
maintenance experiment of the liquid circuit subsystemas a typical on-orbit maintenance taskwas estab-
lished. Testees were recruited to obtain the subjective workload questionnairesmaintenance videos were ac-
quiredand the occupation time of therbligs was measur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orkload values of the
proposed model have good agreement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ubjective workload evaluation values.
H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load evaluation model is validated.
Keywordson-orbit maintenancemulti-resource theorytimeline analysisworkloadevaluation model
Received2016-11-28Accepted2017-03-06Published online2017-03-23 1822
URLkns. cnki. net /kcms/detail/11 2625. V 20170323 1822 005. html
Foundation itemsFoundation of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SYFD130061813160051812) ; The13th Five-
YearEquipment Pre-research Fundation on Common Technology 41402060101) ; Manned Space Pre-research Foundation
030602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wowbob@ 139 com
4052

Navigation menu